金融资讯
“敢”“愿”“会”“能”四字,这样融入贷款投放

  曾几何时,不敢贷、不愿贷、不会贷、不能贷,是基层金融机构面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时,普遍存在的问题。

  9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的“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传递的信息显示,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对实体经济带来的冲击,为了稳企业、保就业,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指挥棒下,“敢贷、愿贷、会贷、能贷”的机制正在逐步完善,资金传导渠道得到疏浚。截至7月末,5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达到37.1%,全年有望超额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40%增速目标。

  在“敢贷”机制建设方面,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郭新明介绍说,重在消除银行业金融机构对风险和追责的担忧,调动基层行和一线人员“敢贷”的积极性。1-8月,江苏省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进行责任认定人数2.57万人,其中免予追责2.1万人,占比达81.7%,有效落实了尽职免责制度。

  要打消银行的顾虑,还需要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行长严宝玉称,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牵头建立了“天府信用通”平台,向银行、企业免费开放,共享工商、税务、电力等53类信用信息14亿条,注册企业达到6.9万户,银行累计查询量达到96.2万次。

  要增强银行“愿贷”的主动性,则需要建立健全外部和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据郭新明介绍,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督促指导各银行完善中小微企业贷款内部转移定价,推动各商业银行将普惠金融内部绩效考核权重提升至10%以上。部分银行还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小微贷款奖励制度,比如,有的银行将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考核奖励提高50%,有的银行对客户经理推荐并审批成功的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按每笔100元进行奖励。

  中国农业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许江称,该行对普惠和“三农”金融服务实施专项考核,两项考核在全行综合绩效考核中占比达26%。

  “我理解,‘敢贷、愿贷’主要是机制问题,‘会贷、能贷’更多是能力问题。”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一级巡视员毛红军一语道破“不会贷”和“不能贷”的痛点。

  郭新明提到,要创新技术、产品和业务模式,提高银行机构“会贷”的专业性。截至7月末,江苏省内10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托230个线上金融产品,对10.5万户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012亿元。

  “科技使得传统信贷尽职调查做不到、判断不了的经营问题变得可观察、可判断,贷款客户的普及率大大提高。科技也使得贷款风险的识别和计量准确了,势必会推动风险精准定价,惠及有经营需要的小微实体。”平安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裁孙献军称,大数据建模、智能风控、智能展业、智能贷户监测和预警、智能催收以及机器人对客户经理的随问随答支持,都是平安银行运用科技手段服务小微的成绩单。

  至于如何提高银行“能贷”能力,郭新明和严宝玉均提及了资本补充问题。据介绍,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城商行和农商行通过各种渠道补充资本830亿元。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则运用人民银行评级和MPA评估,引导金融机构增资扩股,鼓励支持发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资本补充工具,上半年,辖内1家银行成功发行西部首单永续债17亿元,另外2家法人机构80亿元永续债也已经进入审批通道。

【声明】本文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目的仅在于为大家提供思考与研究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手机扫一扫微信公众号
获取更多北京基金小镇动态   营业执照
入驻咨询:
010-56860966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9:00-12:00 13:30-17:30)
北京基金小镇 京ICP备16008758号-1